含泪活着

《含泪活着》是我最近看到的最好的片子,至今人令我震撼不已。这部本来是华人导演张丽玲一系列记录在日中国人的生活纪录片的最后一部,历时10年呕心之作,记录了一位父亲滞留日本15年,为了实现供女儿考上国外名牌大学的目标,历尽艰辛,亲人生死离别,各种酸甜苦辣令人唏嘘不已。

含泪活着

很多人质疑是否值得这样做,毕竟失去的青春、亲情都是无法用金钱弥补的,这个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坚信的原则,比如片中父亲坚信作为父亲又作为男人的责任,比如我所坚信人的自由,这些可能不为其他人所看重,但是正是这些使我们坚持下来。

看片的过程中,我老是把片中的父亲与我自己的父亲混在一起,他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每当片中父亲咬着下巴坚持,我也看到了我的父亲皱眉深思的样子,他们这一代永远生活在过去的阴影里,但他们默默坚持了下来,我不曾听的父亲一声抱怨。我有时候觉得活在父亲的阴影里,但我有何尝真正了解过父亲的过去。

向我们的父辈致敬,我们恰恰缺少了他们的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责任和精神。

寂静的田野

湖上的芦苇已经枯萎,也没有鸟儿歌唱。

–济慈

我对人类感到悲观,因为它对于自己的利益太过精明。我们对待自然的办法是打击并使之屈服。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的多疑和专横,如果我们能调整好与这颗行星的关系,并深怀感激之心对待它,我们本可有更好的存活机会。

–E.B.怀特

我每次回故乡都会去看看熟悉的田野,但是每次大抵失望大于希望。满目的田野还是以前的田野,除了偶尔附近的鸡叫声,空气中静的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于是我想到了那本著名的《寂静的春天》大概写的就是眼前。记得以前跟身边人说起过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干净,我认为是泥土,因为对我来说最自然的最干净,跟何况泥土对我来说很亲切,但是现在的泥土却让我陌生。

播种和收割大都实现了自动化,田野到处是杂乱的稻草,以前用手收割后堆砌整齐的稻草堆消失了。田梗上是机器轮胎留下的深深痕迹和到处乱扔的装禾苗的塑料袋,以前歪歪斜斜的脚印消失了。现在土地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沦为一种工具,失去了老一辈人对土地的感情。

 

 

 

 

一路上随处可见的农药袋子,以前常听父母说他们那会儿直接从稻田旁的水渠中就能捞到鱼,现在想来那一定十分美好。在《寂静的春天》中卡森写道她那个时代观察到的农药惊人的危害,但最可怕的是不加保护的滥用,我随便找了张农药背面后的文字,不知道有多少人认真看过。

 

 

 

博客换主机了

之前用的NBVPS各种不爽,抽时间换成了burst。话说burst有点小贵,不过速度很惊艳啊,终于告别之前蜗牛般的vps了。
闲话少说,这段时间要写的事情很多,但刚买了Kindle4还在折腾中,有时间一一补齐吧。
Show一下我的Kindle4:

今天看到和想到的

最近有点心神不宁,看了些博客,自己也想了些问题:

关于责任:

男人和女人的区别是:女人可以犯错误而推卸责任;男人则不允许犯错误,即使犯了必须负起责任。

关于思考方法:

看老赵的博客,在老赵书托(4):浪潮之巅(内含牢骚,不喜勿入)中看到老赵的思考方法,本人十分赞同摘抄如下:

搞技术,死脑筋,凡事都要想很多遍,想个明白,不明白就不表态。我不喜欢猜测,不喜欢无法验证的事物,因此我成不了那些常见的、著名的、经常指点江山的分析师。每次有人问我对某某事物未来的看法,十有八九我只会婉言谢绝。有一分事实,说一会道理;有七分依据,不做八分肯定,即使无法避免,也尽量从多个角度给出各种推测,而不只是推测出自己喜欢的结果。

也就是说提倡怀疑精神,不盲从。

经济危机的脉络

经济危机对我们来说不算陌生,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到现在欧盟的危机。至于经济危机的根源,用学校里老掉牙的论调是万恶资本主义早晚要灭亡,我们姑且抛开这些价值观误导或偏见,为什么资本主义有无法根除的缺陷但却持续繁荣?为什么每过十几年会有一次经济危机?

这几天我恰好看到这方面解释最详细的文章 百年老狼——经济危机的脉络。这篇文章生动有趣,逻辑严密,大部分观点我是第一次听说,我觉得文中也太夸大金矿的作用了吧,有时间可以慢慢琢磨:)。

快餐店小票中的算术

上次在小米便当快餐店吃饭时,我发现小票上3个套餐的饭菜价格好像一道算术题,上面写的如下套餐:

1大荤 + 1小荤 + 1素 + 饭 = 10

1大荤 + 2小荤 + 饭 = 12

1大荤 + 2小荤 + 1素 + 饭 = 15

设 1大荤+饭 为变量x,则式子变为:

1小荤 + 1素 + x = 10

2小荤 + x = 12

2小荤 + 1素 + x = 15

上式可以求出:

小荤 = 5

素菜 = 3

x = 大荤 + 饭 = 2

看来这个套餐的大荤好像白送的-_-!!!。

读《曾国藩》by唐浩明

我们被历史书灌输太平天国运动的伟大,抹黑曾国藩为刽子手、曾剃头,这其实是众多冤案中的一件罢了。

我从小留恋于姑父的书房,常常赞叹书之繁多,每每看姑父卧室床头放的几本书中必有一本讲曾国藩的书,而且都是当时罕见的锦布包装。我一向很崇拜姑父,爱屋及乌,对曾国藩也仍眼相看。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英雄造时势。从一个遵从孔孟之道的读书人,转变为人人敬畏的的全军统帅曾剃头,屡战屡败,内外交困,步步紧逼,其中的酸甜苦辣何人可解。

我尤其佩服其冷静自省,除督办军务无空闲外每日坚持写日记并记录做错的事以此为戒,这个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每次做重大决定,必然到独自一人静下心来默想,等考虑全部细节后才实施。